陸羽歷史

陸羽創業於二十世紀初

1933年農曆5月19日,做錢莊東主助手的馬超萬和 經營酒樓的李熾南在中環永吉街6號創辦陸羽茶室。茶 室前身原是一間名叫協大的銀舖,樓高三層。銀舖老闆 叫周仲鵬,馬超萬原是其伙記,李熾南則是石塘咀共和 茶樓經理。

1932年銀舖結束,兩人決定接手開設高檔茶室。二 公有見“陸羽”是唐朝茶聖,對研究茶葉頗有心得,且 著有世界首部專業巨著“茶經”,歷代茶葉行家尊之為 鼻祖,陸羽茶室將以靚茶作招徠,故取名“陸羽”。

馬超萬是陸羽茶室的創辦人,銀舖老闆周仲鵬亦加 入作股東,聯同一班好友合資港幣五千元開店,找來茶 香室的葉美、黃活成為陸羽首兩位伙記。當年的始業同 人還有三樓掌櫃李熾南兄長李連、二樓掌櫃馬永蘇及開 辦後生何偉。

十九世紀下半期,華商在香港崛起帶來了財富,長 袖善舞也帶來了社會地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華人經 濟重心在中上環的南北行。經營南北行業的商號大多集 中於文咸東西街,也分佈於永樂西街和高陞街。銀號則 雲集文咸東西街、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西一帶。

陸羽永吉街舊店比士丹利 街現址面積要小,當時全部員工約 六十人。每層是四個樓面兩個女工,地下有 廿二張檯、二樓有廿一張檯、三樓有廿五張檯。三層都 有卡位,地下六個、二樓六個、三樓三個。二、三樓都 各有三個廳房。

陸羽一開始就定位要走高檔茶室路線,除茗茶點心 外,還兼營酒席,鮑參翅肚等都有提供,風格較蓮香、 得雲等只做茶市晚飯的茶樓要高,因此收費也貴一點, 人家一般茶樓茶錢每位四仙,它卻收六仙。

初期只在二樓和三樓營業的陸羽茶室,由每天上午 十一時開門,至晚上十二時關門。一年後,地下也一併 租下,變成三層格局,營業時間提前至早上七時,直至 晚上十二時,連做早、午、晚三市。當時天台部份作廚 房,地下日間作竹升打麵工場,生產全蛋麵,晚上則變 作廚房。陸羽由此開始自造食物原材料,不假外求。

傳承嶺南風格融滙中西   

舊陸羽茶室的裝修,採用羊城嶺南茶室的風格, 以柚木為主要裝飾材料。然而,在中式為主體當中, 又滲入西方室內設計的元素。半邊的古董彩瓷壁瓶, 插着美麗的時花,白色的玻璃壁燈、門後及門柱扶手 繫上的白紗,都是仿效民初時代上海法租界的西餐 館裝潢,都帶有上世紀初歐美流行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影子。

嶺南地處亞熱帶,日照長、氣溫高、流汗多,人們 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大量的水分。飲茶同喝水一樣,首 先是人類生存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 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成為嶺南茶 文化兩朵破綻而開的奇葩。至清代,嶺南茶文化進入第 一個興盛期,在茶市、茶館、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 們對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態等方面,均達到空前水平。   清末民初,洋商買辦雲集廣州,各有所圖,飲食成 為官商聯誼之場所,帶動了飲食業的發展,「食在廣 州」多姿多采。及至二十年代末,陳濟棠主政廣東,廣 州飲食文化更盛,四大酒樓、十大茶室,各有強項,深 深影響省城南端蕞爾小島──香港。

粵港本一家,即使在殖民地的管治下,香港早年普 通民眾的生活習慣、風俗人情,還是跟廣東非常相近。 二三十年代,廣州流行甚麼,香港便跟從。香港的飲食 一向是以廣州馬首是瞻,當穗人喜一盅兩件,港人亦成 生活習慣。三十年代的香港,喝茶的地方有茶室、茶 樓、茶居之分,此其中以茶室的格調為最高。